指环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指环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新闻】我对这片土地有一种依恋红苞茅

发布时间:2020-10-18 16:30:05 阅读: 来源:指环厂家

我对这片土地有一种依恋

——记安徽省濉溪县孙疃镇农技站站长李娟

通讯员陈丽伟李天功 本报记者杨丹丹

冬天的濉溪县显得格外阴冷,来到距离县城50多公里外的孙疃镇,记者等了好长时间才见到一个身材瘦小,农民模样装束的中年妇女姗姗来迟,雨水顺着头发、脸颊往下滴……“这就是我们镇农技站长李娟。”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

“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我刚到地里转了一圈。”专注的眼神,憨厚的笑容,在农技推广第一线奔波了20多年,40来岁的李娟,脸上、手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这片土地有一种依恋。”李娟说。正是因为这份特殊的乡土情感,20多年来,她一直坚守在农技推广第一线,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

“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先进工作者”……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李娟二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劳作和点滴积累。

农民听不懂怎么办?

——把业务术语翻译成农民听得懂的“土话”

1973年6月,李娟出生在濉溪县孙疃镇四李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她深深体会到农民的艰辛,看到了农村落后的面貌,她立志长大后学农、务农。1989年6月中考时,她毅然决然地报考农业院校农学专业,最终被当时的宿县地区农校园艺专业录取。

李娟中专毕业时,受传统思想影响,一半以上的同学认为干农业这一行没有前途,选择了转口,跳出了“农”门,而李娟却坚定地怀揣着自己的“农业梦”。1992年,她来到孙疃农技站,20多年没有“挪窝”。

然而,工作之初,满怀激情的李娟却遭遇尴尬。刚上班不久,农技站长让她开秋种广播会,科班毕业的她欣然接受,提前把资料记得滚瓜烂熟。当广播员打开广播后,她对着话筒,按部就班地读了起来。一通忙活之后,李娟就等着站长的夸奖了。没想到,等来了一位紧皱眉头的老大爷:“你早上说,100斤的麦种要拌多少药?拌什么药?俺没听懂。”接着,又有不少老百姓来咨询同样的问题,李娟解释了好几遍,大家还是没听明白。一位老大娘急了:“丫头,你干脆说一桶水配几壶盖药,一亩地要打几桶药水,在小麦几指高的时候打,俺一下子就懂了,别整那些洋词,俺这些‘老土’就像听天书。”李娟这才明白,要想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传授给老百姓,就首先要转化成老百姓的语言才行。

下班后,李娟赶紧从市场买来了一斤装、半斤装等不同规格有代表性的农药,用试管测试,把计量单位毫升换算成瓶盖,又用卷尺量了量自己的手指。通过反复练习、总结,她硬是把一些业务术语“翻译”成了群众听得懂的“土话”。

农民不敢种怎么办?

——用自家承包地种一季让农民看看

多年的工作经历,李娟接触了不少发达地区的同行,惊叹于山东、江苏、上海等地农业现代化程度。巨大的反差,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农业梦”——引导农民科学种田。“种田、种田,要把‘种’字放在前面,只有把地种好了,才有可能实现高产。”提起推广小麦少量精播,李娟打开了话匣子。

1993年夏季收麦时,一些农民的小麦全部倒伏,李娟发现是因为播的种子太多了。因此到了秋种,李娟苦口婆心地劝导农民少播种子,农民们就是不信。一些农民说:“俺都是种地老把式了,就不信你这一套,一亩地下多少种不需要你管。”没办法,李娟只好打起自家承包地的主意。当年,别人家每亩地播麦种25~30斤,她家的每亩才播18斤,惹得老父亲大发雷霆:“俺种了一辈子地,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没见过你这样糟蹋土地的……”李娟没有过多解释。到了次年夏天,李娟家的麦不仅没有出现倒伏、减产,反而比其他人家的麦每亩多收50斤,老父亲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乡亲们也彻底信服了,小麦精少量播种技术在全镇讯速推开,她联系的示范户小麦单产超过500公斤。

李娟不仅手把手传授农技知识,她还带领农技站一班人,分赴各田间地头,根据当时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经过调查摸底编印成技术资料,发放到老百姓手中,从整地到拌种到播量到施肥,从抗旱浇水到病虫害防治,老百姓一目了然。

跑县、进市积极争取农业科研、示范项目是李娟引导老百姓科学种田又一措施。安徽省“玉米振兴计划”落户孙疃,李娟在全镇分批次建立了22个“玉米高产核心示范区”和6个合作社,通过示范种植,病虫害统防统治,从种到管再到收,全程引用先进的农艺技术,促使全镇玉米单产达到510公斤,项目核心区达到537公斤。

孩子的学习顾不上怎么办?

——功课可以明天补,庄稼耽误了就没办法补

谈起工作中的苦与乐,李娟三句话不离本行:“和种地一样,先种才能收,先苦才有甜。”

李娟的孩子由老人带大,孩子大了以后,李娟希望多辅导孩子功课,增进母子感情,然而,面对农民的一次次请求,她只能做出牺牲。一天午饭后,李娟正准备给孩子辅导功课,刚打开书本,电话响了,炮楼村一位村民说刚从小麦地里看到大片的麦叶发黄卷曲,露头的麦穗泛白色,想问问啥情况。李娟决定立即赶赴现场,查看究竟。孩子埋怨妈妈:“你整天顾着人家的庄稼,连我的学习都不顾,有你这样当妈的吗?”李娟语重心长地说:“功课可以明天再补,一地的小麦就是农民辛苦一年的口粮,耽误了没法补。”说完,李娟匆匆上路了。

被自己家人埋怨还算不了什么,让李娟最难以忍受的是农民的误解。每当孙疃镇逢集的时候,李娟总喜欢到农药店门口转一转,当发现农民买的农药不对时,她会耐心解释,推荐合适的药品,好多农民一开始以为她是卖农药的骗子,而被她搅黄了生意的药店老板也都很烦她。

“她就是个爱管闲事的人。”李娟的丈夫抱怨着、心疼着,可李娟淡淡一笑:“不为了啥,只是为了能够对得起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对得起我自己的良心。”真情换来真情,时间久了,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读懂了李娟。

2009年,李娟在任李村实施大豆、玉米“3414肥效试验”,收获阶段,为了数据准确,李娟亲自用手工收获,每袋玉米都是用螺丝刀一点一点穿下,再用手抠完,大豆则是用棒子一捆一捆打完,然后用手剥净。看着李娟满手的老茧和一道道划痕,一旁的乡亲们心疼地说:“李专家,以后别这样干了,看你的手和农村60岁老太太的手一样了。”李娟笑笑说:“那我也要干。”

责任编辑:高晓川

贵阳治疗儿童癫痫医院哪家好

看乳腺的医院哪家好

广州治白癜风的专科医院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