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环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指环厂家
热门搜索: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目前加快粮油作物地膜覆盖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呢

发布时间:2021-07-11 14:19:11 阅读: 来源:指环厂家

加快粮油作物地膜覆盖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农膜已经成为粮油作物防灾稳产的重要农业生产资料,但在栽培技术配套、农机农艺结合以及废膜回收利用等方面也面临着新的课题和挑战。为了加快粮油作物地膜覆盖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于近日在甘肃省兰州市举办了粮油作物地膜覆盖技术交流暨现场观摩会,总结农膜覆盖技术应用的经验,分析其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和重点。本版今日特推出专题报道,以飨读者。

内蒙古破解“旱”“寒”两大瓶颈

内蒙古自治区现有耕地1.1亿亩,人均占有4.6亩,是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3.2倍,但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恶劣,“旱”和“寒”问题突出。地膜覆盖由于能抗旱保墒、提高地温、促进早熟,近年来已成为解决内蒙古“旱”与“寒”两大问题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

内蒙古地膜覆盖主要包括旱地覆膜、盐碱地覆膜、膜下滴灌等几种形式,目前已在70多个旗县市的粮、油、糖、菜等20多种农作物上大面积推广,增产率达到30%~50%,亩均节水100立方米左右。其中,全膜覆盖集雨保墒技术是该区在传统地膜覆盖技术的基础上,创新研发而成的一项旱作节水农业新技术,该技术通过地表全膜覆盖,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和垄沟种植”合为一体,变“无效”降雨为“有效”降雨,大幅度提高了旱作区降水的利用率,实现了从被动抗旱向主动抗旱的转变。据测算,旱地全膜覆盖技术种植玉米,亩增产达200公斤以上。

地膜覆盖在推广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地膜覆盖农机具还不能全面配套,缺少起垄、覆膜、播种、覆土等一次性完成的高质量覆膜机具,揭膜、残膜回收机具也有待进一步研制开发。农机具生产与农民需求的矛盾,制约了地膜覆盖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另外,农民投入不足也是制约地膜覆盖面积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适宜发展地膜覆盖的旱作丘陵山区多属于贫困地区,农民投入严重不足,需中央财政予以补助扶持。

好不要凌驾500r/min;抛光时间应当比去失划痕所需的时间长些

2012年,内蒙古计划在粮油作物上推广地膜覆盖2000万亩。截至5月28日,全区地膜覆盖面积达到2259.22万亩。据悉,内蒙古旱地占总耕地面积的但是目前总产量约为1万吨/年70%以上,其中约有3000万亩适宜开展地膜覆盖栽培,加上可开展地膜覆盖栽培的水浇地2000万亩,增产潜力巨大。

山东花生覆膜比例超七成

目前,山东省地膜覆盖栽培的粮油作物主要有花生、马铃薯和甘薯3种,年覆盖面积分别为950万亩、230万亩、30万亩,分别占各自总面积的80%、99%和5%。其中,山东以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为中心,地膜覆盖、麦油两熟为基础,配套完善机械化生产和无公害生产技术,逐步形成了花生高产、优质、高效、绿色环保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体系,为山东从花生大省转变为花生强省提供了技术基础。

2010年,山东省农业厅印发了《花生生产四大关键八项改进技术要点》,将地膜覆盖作为全省今后一个时期花生生产技术推广的四大关键技术之一,印发了花生播种技术意见,并连续实施“花生单粒精播高产配套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和“麦后夏直播花生集成技术示范”项目。

目前,除畦田麦套花生外,春花生、夏直播和大垄麦套都已形成了相应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模式。近5年,全省花生平均年覆膜952万亩,占花生总面积的74.4%。其中春花生年覆膜845.4万亩该公司提供全套专业服务与产品支持,占春花生面积的87.8%;夏直播花生年覆膜72.6万亩,占夏直播花生面积的55%;大垄麦套花生年覆膜34.4万亩,占100%。

据统计,山东省还有160万亩露地栽培的春花生和夏直播花生可以覆膜栽培,120万亩畦田麦套花生可改为夏直播覆膜,花生覆膜栽培推广仍有空阳极氧化铝不能作为1种材料在此介绍间。花生覆膜栽培最大的潜力是提高机械覆膜播种技术水平。近些年,山东省大力推广花生多功能播种覆膜机,对花生覆膜栽培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山西推广小麦覆膜60万亩

山西是全国地膜覆盖技术推广应用较早省份之一,“九五”期间,全省粮食作物地膜覆盖总面积达到1100多万亩,这是山西省地膜覆盖技术应用面积最大的一个时期。2000年后随着财政补贴的取消,粮食作物地膜覆盖面积逐年减少,只有部分冷凉区有玉米地膜覆盖和零星小麦地膜覆盖示范。2009年以来,随着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支持,以玉米为主的秋粮地膜覆盖面积又有所扩大,2012年全省玉米地膜覆盖面积达到350万亩左右,谷子等杂粮地膜覆盖10万亩左右。今年,山西省首次将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3600万元应用于小麦地膜覆盖,推广面积达到60万亩左右。

地膜覆盖技术的增产增收效益明显,然而目前制约粮油作物地膜覆盖技术推广的因素依然存在。由于效益偏低,农民不愿意投资和投工。据山西省调查,常年种植1亩旱地小麦,亩产量150公斤左右,按每公斤2.1元计算,亩产值315元,扣除物质成本220元、投工20元,加上每亩直补资金65元,亩纯收益140元。应用地膜覆盖技术,可增加产量50~80公斤,增加收入105~168元,扣除新增地膜费用40元、地膜覆盖机械作业费用20元、深耕作业费20元,不算新增人工费,每亩新增收入22~88元。如果财政不进行补贴的话,新增收益很难引起麦农的青睐。建议国家尽快把粮油地膜覆盖技术纳入直接补贴范围,使这项技术发挥更大的增产增效作用。

辽宁发展节水农业千万亩

为增加冷凉区域有效积温和增强干旱区域保墒能力,提高作物复种指数,辽宁省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引进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提高单产效果明显。据统计,东部冷凉山区通过地膜覆盖可以增加有效积温200℃左右,延长生长时间7~10天,带动增产潜力较大、生育引申计或应变片将标准拉力试样的伸长量显示出来期较长的中晚熟品种越入无霜期较短区域种植;西部干旱地区采取地膜覆盖可以保证花生安全成熟,通常提高产量30%左右;此外,南部区域通过地膜覆盖可以实现粮油作将立式实验变成卧式实验物套种或复种,提高复种指数,从而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率。

目前,辽宁省粮油作物种植应用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主要有大垄双行覆膜种植技术、全膜覆盖沟播种植技术、膜下滴灌节水栽培技术等。全省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将节水农业面积发展到1000万亩,其中玉米300万亩、花生300万亩、马铃薯和其他经济作物100万亩。去秋今春,全省粮油和经济作物膜下滴灌面积完成了87.2万亩,其中玉米36.4万亩,花生27.5万亩。

随着青壮年劳力逐渐转向非农产业,依靠人工覆膜不仅没有足够人员,作业成本也较高,已经不可能大范围应用,而机械覆膜存在覆膜播种质量较差等问题,尤其膜下滴灌节水农业还是新生事物,与之配套的作业技术更未成熟,一定程度削弱了覆膜技术增产增收效果。因此,尽快实现农机农艺配套刻不容缓。

甘肃构建增收环保长效机制

近年来,随着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大面积推广,甘肃省地膜使用量呈加速增长态势,年农作物地膜覆盖面积近2000万亩,年地膜使用量达10万吨以上。

经过30多年的发展,甘肃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粮油作物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体系。目前,地膜覆盖作物已由过去的玉米、蔬菜、瓜果、棉花,扩展到小麦、马铃薯、蚕豆、高粱、谷子等粮油作物和中药材、花卉等经济作物上;覆盖方式上从半膜覆盖向全膜覆盖转变;覆膜时间由传统的播前覆膜创新发展为上年秋季覆膜和当年早春顶凌覆膜等。

其中,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针对甘肃年降水量250~550毫米的半干旱区降水稀少、保墒集雨效果差、早春干旱无法下种等问题,在总结膜侧沟播、全膜平铺及双垄沟播等技术基础上创新而成的一项旱作农业集成技术,保墒集雨抗旱增产效果十分显着。2011年,甘肃粮食总产1014.6万吨,仅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就贡献了571万吨,用1/4的粮食播种面积生产了56%的粮食。2012年,全省推广面积达到1258万亩,目前长势良好。

下一步,甘肃将以地膜覆盖技术集成创新为重点,以提高粮油生产能力为目标,重点推广玉米、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小麦全膜覆土穴播,一膜两年用技术以及以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为主的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构建粮油作物地膜覆盖技术增收环保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旱作区粮油作物生产水平。

农机农艺结合是必然选择

王铭伦(青岛农业大学教授)

地膜覆盖栽培是耕地和自然资源不足的重要技术替代,西北、东北和丘陵旱地花生的发展、产量的提高都要依靠地膜,但地膜覆盖费工费时,人工操作很难规范化和标准化,农机农艺结合是发展地膜覆盖栽培的必然选择。

对地膜功能认识有一个误区,认为地膜只提高温度、只保持水分,温度、水分等资源充足的地区无需地膜覆盖栽培。其实除了提高地温和稳定土壤水分,地膜覆盖还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组成和物理化学性状,改善田间小气候,从而促进花生生长发育。当然,地膜选用及管理不当,如地膜厚度薄、强度不够、均匀度差、压膜不严实、引苗孔过大等都会影响地膜功能的发挥。

下一步要重点考虑“肥”

杨祈峰(甘肃省农牧厅副厅长)

我国耕地与人口、发展与环境的矛盾突出,农膜无论是地膜、棚膜,它们在提高农产品产量、改善品质、实现优质果菜的周年供应、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均起到了巨大作用。

地膜覆盖节水保墒,这将使我国华北、西北、东北以及南方的高山丘陵地区土地利用潜力大大提高,可使中国农作物种植区域向北延伸500公里,向高海拔、高纬度扩张。目前,采有时用地膜技术,可在海拔2000~2400米的高寒地区种植玉米,相当于又增加3亿亩耕地。由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一般要求肥料一次性施入,容易出现作物前期徒长、后期缺肥早衰或许有1天的现象,所以在地膜覆盖技术解决了水、温两大问题后,下一步可能要重点考虑“肥”的问题。

应研发水稻覆膜新技术

陈惠哲(中国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

水稻薄膜覆盖技术在北方大棚育秧、小拱棚育秧、机插双膜育秧、地膜覆盖种植等方面广泛应用。覆膜育秧可以增加温度、保持湿度与水分、防除杂草等。据测算,东北大棚育秧,育秧期可实现平均日增气温3.78度、土温7.52度,但薄膜覆盖育秧也会导致温度变化快,易高温烧苗;移栽秧苗适应能力弱;棚内通风差,病虫害严重以及薄膜降解等问题。同样,水稻地膜覆盖种植节水效果好,杂草防除效果好,还可增加温度,缩短生育期,扩大水稻种植区域,但也会导致有机质分散快,易早衰。因此,应研发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新技术。

重视薄膜新品种的应用

王智勤(甘肃天水天宝塑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近年来,地膜覆盖栽培小麦、玉米,大棚温室内覆盖地膜栽培作物等进展较快,有利于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和接下来增加效益。目前,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已经从玉米、马铃薯、小麦扩展到中药材、黄豆、蚕豆、大蒜、油菜、花生、棉花和蔬菜等作物的种植上,但使用较多的还是透明型超薄地膜。近年来,黑色专用膜、耐候打孔地膜、降解地膜和彩色地膜等新品种开始出现并逐渐得到应用。以黑色地膜为例,除了调温保墒,黑膜覆盖也被视为土壤管理的一项新技术。

技术配套解决增产难题

刘克文(湖北随县马铃薯专业技术协会会长)

“深沟、高垄、全覆膜”栽培技术,是我们近几年在春马铃薯生产实践中总结的一种综合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具有防寒、节水、增温、防渍、早熟且显着增产的效果,它解决了鄂北丘陵平原地区春马铃薯种植成功率低的关健技术问题,促进马铃薯种植由山区向丘陵平原地区延伸。目前,湖北全省已累计推广90多万亩。和不覆膜平畦种植相比,深沟高垄全覆膜种植,能使马铃薯早出苗5~7天,肥料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使晚疫病发病率降低28.7%、黑胫病降低20.2%、烂薯率降低11.8%。此外,高垄全覆膜播种出苗后,不追肥、不清沟培土、不除草,每亩节约用工2.5个。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供

地膜覆盖技术



2014年办公室环境布局要点
办公桌都有哪些禁忌事项
如何利用办公室风水创造职场运势